查看原文
其他

回家过年该不该教孩子学方言?

小中 中国大学生在线 2019-05-25


近日,“该教孩子说方言吗”这一话题登榜微博热搜,网友们各抒己见,文化日益交融和国际化的今天,矛盾也日益凸显,不得而论,普通话的遍及让方言逐渐淡出文化沟通媒介的“视野”,广大人民亦或是更易凸显矛盾的青年群体,更偏向于沟通交流覆盖面更广泛的普通话,但在春节将至的日子里,回乡走街串巷时与老一辈的贴心关怀与交流中,诚然,方言才能成为走近乡情的金钥匙。中国的方言,不可深论博大精深,但也确是源远流传的语言文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群体,更应当学会说,勇敢说,大方说方言,让语言的魅力摩擦生热,共享受普通话不能带来的温暖情绪。



不少网友以方言文化遍及的局限性对“不教孩子说方言”表示赞成观态。老一辈文化程度较浅,而多用家乡方言,似乎有些群众将“方言”偏激性地归类于无文化人的特征。殊不知,方言恰恰代表着千百年来的地方文化积淀,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方言反映的正是历史时代的发展,是地方特色的代表。



著名主持人汪涵说过一句话,方言完全可以解决哲学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他之所以对方言如此热爱,源于从小就生活在多语言的环境下,四川话、湖北话、上海话、西安话围绕在汪涵的周围,让他感受到了方言的奇妙,从而真正认识到了语言的魅力。反观社会现状,无论是家长还是广告商都清楚幼年至青年年龄段的孩子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更多的家长将孩子的兴趣特长培养放在首位,舞蹈班,绘画班,补习班的广告信息铺天盖地,而却将方言的培养放慢了脚步,与爷爷奶奶老一辈交流中变得“牛头不对马嘴”,让孩子们惧怕交流甚至出现不想与老一辈见面的情况,两辈之间的亲情因此产生隔阂。方言也能成为连接亲情的纽带。或许,几句并不标准的方言也能让老一辈心头一暖,让他们至少在春节期间减少寂寞感,而真正地感受到“故乡”的内涵和特有的感觉。



勇敢谈吐,是情怀,更是一种传承。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不难发现这样似乎有趣的现象:更多的人是听得懂家乡方言却无法自由运用方言与人交流,或是在说方言的时候感到害羞或者胆怯。还记得学校18周年拍方言视频的时候,一次就通过的几率是少之又少,在拍完视频最后连自己也要笑起来,有可能是自己说出家乡方言的害羞,也许是各地方言在语调上的差异让大家感到搞笑,这些多次的ng画面甚至成了视频最后的花絮,但方言恰恰让我们感到快乐呀,在背井离乡,独自求学的日子里,说着相同方言的人之间是否多了亲切感,这与在国外听到汉语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方乡音,成一家之人,只言乡语,暖一方人。不仅要敢于说,更要频繁说,语言的魅力,不尝何得。春宵佳节,让方言成为乡情的金纽带,用方言聊家乡,用方言谈中国,用方言话世界。


往期精彩



中国大学生在线

来源: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作者: 缪云怡 潘钰平

图文编辑:董书新(辽宁科技大学)

值班编辑:玄爽(辽宁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盛楠

你的点赞就是对小中最大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